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6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李桂杰)在国新办今天上午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,人社部正逐步健全制度体系,为新就业形态人员筑起权益保障“防护网”。目前,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份,累计覆盖超过2000万人员参保,实现制度内应保尽保。
李忠表示,职业伤害保障是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自2022年起,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7个省份率先启动试点,涵盖出行、外卖、即时配送、同城货运4个行业,覆盖曹操出行、美团、饿了么等7家平台企业。该制度在设计中突破传统工伤保险模式,不强制以劳动关系为前提,而是以“订单”为核心,采取按日参保、按单计费等方式,有效兜牢职业伤害风险保障底线。
今年7月,在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,试点从三个维度推进扩围:新增10个省份,纳入滴滴出行、顺丰同城、满帮省省等大型平台企业,并进一步拓宽行业覆盖范围。目前试点已累计实现超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。
人社部等多部门已联合出台《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》及多项配套指引,涵盖劳动合同订立、休息与报酬保障、劳动规则公示、权益维护服务等方面,形成较为完备的权益保障政策体系。在此基础上,印发“三个指引”“一个指南”,这些指引指南、指导意见为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。
据介绍,人社部门加强了与人社调解、司法调解联动,在全国建立一站式调解中心2300余家,累计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3万余件,同时,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,明确“事实优先”的劳动关系认定原则,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手机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